第十九屆文博會閉幕 參展產品交易項目人氣指數均較上屆大幅增長
發布時間:2023-06-12 點擊次數:次 作者:artindeep深海組
深圳新聞網2023年6月11日訊(記者 張玲)6月11日,為期5天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閉幕,主要指標較上屆均大幅度增長:超過12萬件文化產品在文博會上展出,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展示與交易。除主會場外,還在全市各區設立64個分會場,共開展各類活動500多項。主會場、分會場、各相關活動點總參與人次達400多萬。
第十九屆文博會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主辦,以線下為主、線上同步的方式舉行,主會場設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共6個展館,總展覽面積達12萬平方米。云上文博會平臺按照展館展區分類展示文化產品和項目,利用全景拍攝技術模擬線下展示場景,將線下展覽內容在云上平臺進行同步展示,并強化網上交易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數字文博會”。
記者從文博會組委會獲悉,本屆文博會共有3596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比上屆增加194家。其中,2688家線下參展,908家線上參展。第十四次實現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第十次實現廣東省21個地市全部參展。參展企業中,龍頭文化企業占比達到70%以上,新評選的第十五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全部參展,60%以上的文化產品和項目首次亮相文博會。
本屆文博會各地政府展團都拿出“壓箱底”的寶藏展品,從北國風光到南海之濱,從非遺傳承到國潮風起,連綿呈現“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優秀中華文化。首次設立“數字中國——AI時代的文化創新”主題展區,全方位展示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最新技術、最新創意和最新成果,充分展現文化引領、數字賦能、科技支撐、融合創新的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
云上文博會平臺入駐展商總量突破6000家。推出文博會數字文創產品。以文博會吉祥物小水滴“文鵬”的IP為依托,聯合各地政府組團開發數字文創產品,融入各地特色文化元素對文博會吉祥物進行二次創作,開發多款“小水滴”數字文創產品,將文博會小水滴打造成全新數字名片。
本屆文博會還以文化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重點方向,面向全國廣泛征集重大投融資項目,通過文博會線上線下平臺持續推廣、推動項目落地。從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征集、甄選4000多個優秀文化產業項目進行重點推介,上百個項目現場簽約。
文博會的國際朋友圈也在擴大。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為契機,全力恢復并擴大文博會對外文化貿易和文化交流。法國工業設計協會、中法品牌美學中心首次參展,比利時Dirty Monitor數字藝術工作室帶來數字文化內容。與此同時,恢復設立線下“一帶一路”·國際展區,同時保留線上展館。共有5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家海外展商參展,108個國家和地區的25736名海外采購商和專業觀眾線上線下觀展、采購。
展會期間,“愛深圳”(EyeShenzhen)多語種網站試運行上線,“深圳全球傳播使者”計劃啟動,深圳報業全球傳播中心掛牌成立,進一步提高文博會對外傳播度和國際化程度。
文博會文化產業招商大會強化招商引資和投融資功能,面向全國廣泛征集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通過線上線下平臺持續推廣和撮合,項目總成交34.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的文博會更好看了。主會場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主展館內專門設置舞臺區,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連日上演舞蹈、獨唱、獨舞、樂器等節目,西藏展團帶來“文博天下 情漫高原”西藏民族特色歌舞演出。此外,浙江展區的2023央視春晚舞蹈《碇步橋》,湖南展區的陶俑舞、花鼓戲,內蒙古展區的頂碗舞、天津展區的名流茶館相聲表演、吉林展區的朝鮮族長鼓舞、遼寧展區的智能仿生人形機器人表演、廣東汕頭展區的英歌舞、福建展區的莆仙戲、廣西展區的民族特色民樂山歌文藝表演、河南展區的箜篌演奏、湖北展區的恩施歌舞、甘肅展區的敦煌舞樂、山西展區的鑼鼓表演等都讓人大飽眼福,吸引市民駐足欣賞拍照打卡。
文博會的科技含量也更高了。本屆展會加強云上文博會功能建設,云報名、云展廳、云招商、云票證、“VR全景看文博” “逛展神器”等功能實現全面升級,并首次推出“小水滴智能助手”,繼續完善在線交易功能,為廣大用戶提供多元化的數字化服務,深入推進線上線下融合互促。
聯動各大新媒體平臺舉辦“我幫展商找市場—文博會客廳”訪談直播活動、“直播逛展” “AI數字人直播”等系列宣傳推廣活動,采用多種新媒體方式為參展商推介企業和產品提供專業的宣傳推廣服務。
本屆文博會加快完善了文博會大數據系統,構建大數據應用生態體系,通過展會現場的數據采集、存儲、分析發掘,以及行業數據的采集、分析、提純,加強對有效數據的應用,對供需雙方進行智能匹配和有效撮合。